2007年1月12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五版:平安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临海
和风细雨化纠纷保平安
本报记者 蔡亮

  临海古城街道位于老城区,人员结构复杂,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这里尤为凸现。
  “前几年,我们街道是全市的上访大户,发案大户。别的不说,光刑事案件一年的发案率就占了全市的近一半。”古城街道综治办常务副主任陈培华有些沉重地说。
  不过,这一状况从2005年开始逐渐得到了改观。陈培华告诉记者,这源于街道综治网络的建成。“综治网络的延伸,使大量矛盾纠纷被化解在萌芽状态。”陈培华说。

  气象一:老城区里悠哉哉
  走进古城街道南门社区,只见一片和睦景象:居民们见面乐呵呵地相互致意,老年人悠哉哉地喝茶谈天,年轻人陪父母散步闲聊。可谁知道,这里以前是古城街道有名的“上访社区”、“纠纷社区”。这里老年人多,院墙式住宅多,家庭之间、邻里之间经常出现摩擦。一来二去,不是闹得鸡犬不宁,就是上访不断。
  社区综治工作站成立后,创建了社区聊天站。在社区干部的牵头下,一些老党员还组建了党员义务调解队。居民到聊天站说说话、谈谈心,听听老党员的劝解,婆媳矛盾、邻里纠纷在谈笑间就不知不觉地化解了。如今,南门社区成了“和睦社区”的代名词。

  气象二:综治站快速反应
  企业综治工作站则成了打工人员和企业相互沟通理解的桥梁。去年年初,两水村一村民在云南一企业打工时不慎因工身亡。死者家属抬着尸体闹到了该企业驻古城街道的分公司里。人群越聚越多,眼看就要酿成一桩群体性事件。此时,企业综治工作站的调解员及时赶到了现场,制止了事件的发生,并把双方当事人带进了调解室。通过责任分析、法律法规讲解,双方在赔偿问题上终于达成了共识。
  信息灵通、快速反应更是基层综治工作站的特点。去年7月,后山村村民蒋某把自家建房的工程包给了一个施工队。没想到施工过程中,一名工人不慎摔死。还没等死者家属就责任和赔偿问题与蒋某和施工队交涉,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的调解人员就赶到了现场。原来,正是村综治工作站把这一可能出现纠纷的信息及时传递了上去。经过对现场的勘查,调解人员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。最后,圆满调解了纠纷。

  气象三:做算式1+1+1>3
  在临海市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,有这么一个算式:1+1+1>3。这个看似有误的算式,其实正是临海市“三方互动、五位一体”联动调解工作模式期望达到的效果。
  “3个1,分别是以调解为基础,以打防为依托,以信访为渠道的工作机制;而1+1+1>3就是指拥有这三个职能的司法、公安和信访部门联合作战取得的社会效果,一定超过三方各自为战的效果。”临海市信访局副局长、市级矛盾调处中心副主任黄道双解释说。
  里岙村是临海市上盘镇的一个小村,村子里大事没有,但村民磕磕碰碰的事却时有发生。村委会主任兼治调主任周桂水记得,去年8月村里有两家人发生争吵殴斗,一方当事人的头也被砸破。眼看事态扩大,周桂水带着综治工作站的人员赶到,分工开始工作:公安人员制止殴斗,信访人员调查情况,调解人员平抚情绪。原来,双方是因为在门口浇水泥地的小事发生了纠纷。在组织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测量、勘查,并推倒了一堵有争议的墙后,双方终于不再争执。事后,村里还开展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,村民反响很好,类似事件再也没发生过。
  “这些年来,全村没有发生一起因民间纠纷调处不及时、不妥当而转化为刑事案件,也没有发生一起因矛盾处置不力而转化为群体性的事件,村民在当地更没有出现一起违法犯罪现象。这都是综治组织网络向基层延伸的结果。”上盘镇党委副书记郑永明说。